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尚车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宇前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南宁 530001 蒲海燕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3 摘要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关系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在分析我国 引起食品不安全的因素及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The current p ̄blem of food salty in China and some me ̄urement to improve food safety A ̄act Food Safety has a great ̄ncem on the people h ̄thy,a1S0 eff ̄m Chinese∞mpetitive stren ̄h in the in ternatio ̄market.Some methods to improve fcxxt safety in China has put f0nvar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ac. t()Is that made aur food not safe. Keywords food ̄fety p ̄blem melsun弧ent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 复杂,因而,当今食品安全性问题,已远远超出了 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 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综合现有的认 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1999年5月比 识与理解,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性是指:在合理的食 利时“二恶英”污染鸡肉、蛋、奶事件,引起全欧 用方法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长期食用,不会在普遍 洲消费者的恐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欧元, 消费群体中引起健康损害或遗留健康隐患的实际确 是继英国疯牛病以来欧洲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事 定性 ¨。 件。1996年震惊全球的欧洲“克一雅氏脑病”,以 2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 及接踵而来的香港“禽流感”爆发、马来西亚“立 百病”(Nip.disease)瘟疫、可口可乐污染事件、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 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事件等。发生在消费领域的 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 一系列重大食品污染事件不仅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 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危 损失,更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人类正面临食品安全 害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从生产、加工到最终 的严重挑战。 消费,食品要经过多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以及各 个环节之间都会出现诸多因素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 1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食品安全性的 2.1生产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概念在不断发展完善,并且这种发展将会持续下 去。在人类食物链增多的同时,危害食品安全的因 首先,农药、兽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的大 子也随之增多,加上某些不确定因子如转基因食品 量使用直接导致动植物食物中的化学品残留物过 的安全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食品安全性问题日趋 多。其次,由于人口众多,环保意识不强,生存环 境质量不高,使得生产过程还可能受到来自大气、 水产品。主要指鱼肉,鱼肉不仅肉质细嫩,味 总之,就科学的膳食而言,提高食物的食用价 道鲜美,而且营养极为丰富。为市场上常见的带 值,增强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肉食更是如此,从我 鱼、鲫鱼、鲢鱼、青鱼、草鱼、鲤鱼等,蛋白质的 们吃的肉类来看,鱼类优于禽类,禽类优于畜类、 含量均在17%~20%之间,而且脂肪含量低,仅 畜类中,牛、羊又优于猪。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为3%~5%之间,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 绝对的,在食用肉食时,亦不可走极端,应按比例 中老年人,多吃些鱼,有降低胆固醇的极好作用。 掌握为主,才可达到营养互补,有益身体健康的目 的。 40 2006年第8期总第304期 (收稿日期2006.04.t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土壤、水的污染而导致的间接污染,如水污染导致 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 卫生质量;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 2.2加工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处理虾仁、鳅鱼等干制海产品;将已经变质的食品 进行处理冒充合格产品,如南京某食品厂的月饼事 件;一些人在没有实验依据的情况下,故意人为制 造出“新产品”,编造出对人体有利的理由,诱使 消费者购买。例如,市场上流通的“绿米”就是人 食品在加工环节可能出现三个方面的不安全因 为处理加工出来的,不仅不是所谓的绿色食品,而 且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素:一方面是不规范的操作,例如加工设备的不卫 生,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 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 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 生此类中毒事件;另一方面是来自加工过程的添加 物,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添加非食品级色 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 等。然后是食品制造使用差、劣质原料,食品加工 用原料质量差、劣,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如: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 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早餐摊点使用 “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2.3包装容器对食物的污染 由于食物的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因此包装容器 本身的不卫生也可能造成食品的不安全。例如, 2001年卫生部在食品打假专项斗争中所查获的浙 江某个体企业,使用废旧回收的塑料制作纯净水塑 料桶,据此,可以推出该容器里纯净水的纯净程度 如何;又如某些黑心厂家生产的塑料袋,其原料来 自大医院附近的垃圾站,包括一次性输血管、输液 管、注射器等。据环保专家介绍,塑料袋一般是购 物时白送的,对经营者来说,当然是越便宜越好。 尤其是一些农贸市场,现在使用的几乎都是不允许 盛装食品的塑料袋,而且是颜色越深,用废旧塑料 制成的可能性越大,危害也越严重。消费者把买回 来的食品喜欢装在塑料袋里保存,殊不知塑料袋释 放的有毒气体都跑到食品中去了,其危害甚至比直 接污染还严重。 2.4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掺杂使假 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 的安危,人为制造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假冒伪劣食 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如:用化学合成物掺兑的酱油、食醋;粗制滥造的 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用工业酒精 制造假酒、甲醇假冒为白酒和假奶粉;用化学制剂 2.5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 的食品,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转基因食品发 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尚未见到转基因食 品给食用者带来损害的直接报道,但从国内外对转 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潜在危 险:可能损坏人类的免疫系统(标记基因);可能 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 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等。 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8 我国的总体食品安全状况是好的,特别是 1995年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法规、 标准,也建立了一批专业执法队伍,致使总的食品 合格率不断上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食 物链中新的危害不断涌现,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 不安全因素以及潜在的食源性危害。 3.1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 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 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WHO估 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达95%以上。 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为2~4万人,但专家 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 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O--40万人。从 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危害是我国食品 安全的主要问题。 3.2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系源头污染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 的使用不当,造成农作物和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 留超标;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的污染是导致食品 不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饲料中非法添加激素和 生长促进剂等引起了消费者对养殖动物产品的担 心;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引起细菌耐药性也引起了 2006年第8期总第304期 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泛关注。 3。3 “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 “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问题以农药和兽药残 留、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等污染较为突出,蔬菜 水果农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兽药(如瘦肉精)引 起的急性中毒屡见不鲜。如2001年11月广东河源 市发生猪肉中克伦特罗污染引起近800人的食物中 毒。由于在蔬菜水果中非法或不当使用有机磷农药 而造成的大量残留引起的中毒事件不断。而农药和 兽药残留所带来的慢性危害则尚未引起注意。 3.4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出口贸易。 近年来,我国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 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1999年8月到 2001年1月,我国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不符 合美国政府的技术法规,遭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 局(H)A)扣留;我国畜禽肉(特别是冻鸡)长期 因兽药残留问题而出口欧盟受阻;茶叶由于农药残 留问题而出口多国受阻;输韩鸭肉因含有禽流感病 毒而受阻。 4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拖 4.1从源头抓起,做到标本兼治 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 学文化素质,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生产数量和使用 范围。国家应加大资金投人,加强对农民正确使用 农药、化肥的培训,严格管制高毒、禁用农药的生 产和销售,加强对农残的检验和控制,要加大科研 力度,培育优良品种,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行科 学的耕作栽培。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有 效地减少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要选育优良的畜禽 品种,生产优质高效的饲料,使畜禽类产品既符合 市场需求,也能使养殖户有较大的收益;要加大宣 传力度,对农民进行食品安全及相应知识的培训, 使农民充分了解食品安全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 安全,同时要实行市场准入制,使不合格产品无法 进入市场[15-16]。 4.2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立法目前我国在食品立法上还比较落后,虽然《食 品卫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产、销售环节做了不少 规定,但不少标准制约性已经不强,已不能适应当 42 2006年第8期总第304期 前食品市场治理整顿的需要。加快食品安全法律建 设和法制管理,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 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法 律体系,探索和发展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 论、方法和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以现代社 会管理理念,理顺食品安全管理关系,规范生产流 通,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良性的法制管理环境,加 强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和交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合作,参照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进一步修订、补 充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条例。 在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尽早着手制定《食品安全 法》,全面、详尽地规范我国的食品安全体 系 17,18]。 4.3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 有的产品有几个标准并且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 不同,致使某些标准难以执行。不少标准标龄过 长,而且标准中关于卫生质量要素的技术要求与指 标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标 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亟待提高。开展食品标准 基础研究,是完善和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依据;而制定合理、科学的食 品安全标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依据,也是 增强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我国国家标准只有 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覆盖面 远远不够,标准化工作也有差距。因而,要注重引 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 G 、 、IS0、啪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 技术创新研究,制定出我国食品安全的质量标准体 系 】。 4一危害因子安全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规范化 根据安全因素分析和HACCP中的危害分析和 关键控制点,建立各主要危害因素。如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包 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色素、发色剂、甜 味剂等),动植物生产调节剂,病原微生物及寄生 虫等的检测方法,并达到灵敏快速、经济、实用和 规范化 “。 4.5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预报系统 加强食品中污染物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 高食品污染监测和预报系统的能力,是国外发达国 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在积极倡导的食品安全管理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以往未建立起有效的全国食品 污染物监测系统,污染物的监测资料仅有一些零散 数据,缺乏全面、连续的监测资料,无法开展食品 污染状况的评价和预警等工作。由于缺乏数据,影 响了许多污染物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另外,我国 对一些污染物,特别是新的污染物缺乏科学有效的 检测手段、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直接 影响到对食品污染物和被污染食品的及时准确的发 现。贻误了采取控制措施的时机-2引。 4.6认证体系 认证制度是近些年世界流行的产品质量信誉保 证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通过认证的产品质量是可 靠的,是信得过的。根据农产食品标准化的要求, 对农产食品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针对企 业的规摸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可进行GMP (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 点)认证和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以促进优质 安全的农产食品成为名牌[2引。 4.7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品安全建议》中将食 品安全方面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求把食品安全 教育纳人中小学的课程中,充分说明了提高食品安 全意识的重要性。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各 类新闻媒体都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不断提高 全社会对食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消费者不仅是各 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同时也是 食品安全防范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要让消费者 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发挥消费者 的社会监督作用。 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要树立现代质量管理理 念,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户要增强安全合理用药意 识,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食品卫生 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把食源和加工过程质量 关;出口食品企业在加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执行《出 口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及HACCP的相关规定,把 最健康、最安全的食品奉献给国内外消费者[24卫 。 参考文献 1沈志强,连京华.21世纪中国禽病控制与食品安全策 略(下).山东家禽,2002,(7):6-10 2柏振忠,王红玲。对食品安全的再认识.湖北大学学报, 2004,31(2):174~177 3王强,商五一,张雨.食品安全与对策.农产品加工, 2003,(4):6~7 4王文哲.食品安全线装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监督 与选择,2o03,(12):6~7 5郭翔,马勇.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建议. 2004,(10):8~12 6谢敏,子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上海经济 研究,2002,(1):39-45 7李书谦.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4):11~12 8 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2,(3):1-2 9陈君石.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形势.中外食品,2002, (9):28-28 10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 2003,(1):4-6 ll刘天.食品安全任重道远.中外食品工业,2003, (3):12~15 12陈君石.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农产品 加工,2003,(1):16~17 13李云巧,王道.我国的食品安全以及应对措施.中国计 量,2004,(8):49~50 14张淼,王家传,张培正.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的科技途径.中国果蔬,2004。(6):43-44 15刘锁荣.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5):95-96 16尤民生.食品安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海峡科技, 2003,(4):1 17朱育菁,冒乃和,刘波.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和标 准的建设.科技导报,2004,(3):54-56 18张鹏昌,张博,邢荣琦.浅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 及对策.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2004,3(8): 707-708 19高映.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对策研究.科技进步 与对策,2004,21(5):l15~117 20戴廷灿,李伟红,卢普滨等.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 题及防范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3,15(2):48~ 53 21李建科.国际食品安全动态与中国人世后的形势与对 策.食品工业科技,2002,23(12):77-80 22张建华.我国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探讨.医药论坛杂志, 2003,24(19):85-89 23陈石榕.农产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中国标准化, 2001。11~13 24史志贵.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大众标准化, 2003,(3):31-32 25林玲。李章国,熊开科.食品安全及防范对策.中国 卫生事业管理,2002,(6):371~373 (收稿日期2006—03—06) 2006年第8期总第304期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