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5《文具的家》导学案设计

来源:尚车旅游网


15 文具的家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文具的家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学教目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说说文具盒里的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铅笔、橡皮等文具的作用。 2.激趣引题:这些文具被小主人弄丢了,怎么办?我们帮这些文具找到它们的家吧! 1.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同时规范每个学生汇报时的语言。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相机评价和鼓励。 3.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点拨形声字识字法,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①启发学生还有哪些字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哪、她、检、查、些、所) ②拓展一字多种记忆法。 ③启发学生运用讲故事和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办”:遇1.要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2.在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在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新”是前鼻音;“平”是后鼻音;“次”“仔”“所”是平舌音。 (2)正确拼读生字。 3.通过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同桌间(1)形声字识记法:“让”“新”和“仔”是形声字, “新”左部表声,“仔”“让”右部表声。 (2)小组交流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换一换识记:“找” “拍”把“白”换成“戈”。 数笔画: “具”“平”“文”“包” 加一加,减一减识记: 亲+斤=(新) 女+也=(她) 此+二=(些) 亻+子=(仔) 海-氵=(每) 苹-艹=(平)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时要以肯定为主,不必非要给他们的识字方法命名,高效、可行是判定标准。 1.自由说出喜欢的文具并简单说说文具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猜谜语环节,激发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1.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文具实物。(教师) 2.预习字词、制作字卡、词卡。(学生) 2课时 2.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轻声“的”。 学生的兴趣。 2.出示带拼音的13个生字,圈画本课的13个生字。 二、合作交流,生字,说清用什么方法识记。 进行交流并汇报,说话要完整。

到事情怎么办?用力伸出两只手。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文、找、办、包”重点指导“找”的书写方法: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三、观察指导,书写生字(用时:10分钟) 从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在提的下面。要边指导边示范。强调观察,注意字的占格位置。 2.指导写字后,引导学生书空一遍,仿写一个。 3.进行巡视指导,个别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书写成果。 1.出示课文,用红色突出生字,组织学生开展“送字回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家”读书活动。 2.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课文里共有几个自然段。 (2)完成填空。 五、互相交流,畅谈收获(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2.把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手拿文具,按“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的表达形式,以该文具的教学提示 教师根据日常文具常损耗形式,给与学生适当提示。 1.在学习第1、2自然段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爱护文具的。 1.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朗读课文。 在畅谈收获时,教师要重点强调识字方法。 1.同桌互相比赛读课文,小组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自主汇报读书感受。 2.(1)认真读文,标出自然段。 (2)通过认真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重点指导读好“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个问句。 1.要做到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范字,跟着老师书空一遍。 2.在田字格内先仿写一个。根据同学、 在指导书写的老师的建议再写两个生字,争取比原来写得美观。 3.自己把其他生字各写两个总结要点。文: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捺和撇的交叉点紧贴竖中线,写得舒展。 4.同桌互评,再在全班展示。 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写字时握笔姿势要正确,注意坐姿端正 猜字谜识记:去字头上一把刀。(丢) 一、看图想象,出示课文插图,引发学生想引入课题(用时:5分钟) 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解说自己二、小组合作,(2)抓住句子中的“只、一次、的学习结果。 读中感悟(用时:20分钟) 一回”和句末的助词“了”,读好句子。 (3)体会主人公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了解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3)交流后回答出主人公贝贝是一个(2)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下面的句子。 文具,自己是如何

“再”的字义并造句;区分“哪”和“那”。 3.指导读文。 4.范读第3~6自然段。 5.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处对话。 6.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贝贝动作的词语。 7.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个性地读出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8.指导学生默读最后段,思考:贝贝最后改正错误了吗? 粗心的孩子。 2.(1)采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再”的意思并造句。 (2)区分“哪”和“那”,并组词。 3.有感情地读文。 4.小组成员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自主汇报读书感受。 5.借助课文插图,从文中找出妈妈和再读一读。 6.自主画出描写贝贝动作的词语,多读几遍。 7.先自主读书,再同桌分角色读。 8.试着在书上找一找,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1.出示本课会写的生字:次、平、让,引导学生再次认读。 1.认读生字,比一比谁组的词多。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三、巩固生字,点。 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3.在黑板上范写,重点指导“次”的书写要领: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穿插在提的下面。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交流反馈。 1.引导学生总结爱护文具的方法。 四、拓展课文, 总结方法(用时:5分钟) 2.在班级召开文具认领会。 1.交流总结方法: 穿衣服——包书皮 戴帽子——笔套 给橡皮“洗澡” 每天清点学习用品 定期整理书包 2.把平时同学们在班级随手弄丢的文具进行失物招领。 教师可以教学生包书皮、做笔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爱护文具的习惯。 2.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3.认真看老师范写,跟老师书空,再仿写,完成后两个字的书写。 4.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再把没写好的字写两遍。 书写时,可提示学生注意“文”和“次”两个字中撇和捺的不同写法。 2.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还要体现出妈妈的温柔和亲切。 3.指导读第6自然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中的三个读轻声的字,还要读出轻快、肯定的语气。 贝贝的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段时,要读好“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