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是很要好的朋友,听,这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感人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师: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吧,让我们尽情地与课文交流、对话。
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你的感受、疑问、收获都能够说。
2、交流初读心得: 预设:
(1)为什么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
(2)树为什么要锯掉?为什么树锯成了木条,制成了火柴,点燃成了火以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了这么久,还唱起了那首去年的歌?
(3)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3、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初次与课文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你们真了不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潜心读书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A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B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
C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板书)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师生交流。
1.出示“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齐读。 2.演读分别时的对话。
师:小鸟和大树天天在一起,互相信赖、互相依存。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来了,鸟儿必须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这时候,它依依不舍地向大树道别。他们在分别时说了什么?(出示小鸟和大树的对话)
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在读时着重强调“一定”这个词,读出坚定的语气。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那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
3、画出小鸟怎么找大树的语句。
师: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鸟儿回到了旧地,不过她看到了什么情景?(树不见了……)
师:鸟儿朝思暮想的好朋友不见了,她开始寻找。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三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4.课件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指名读鸟儿问树根的话) 师:多着急,多急切啊!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指名读鸟儿问大门的话) 师:老师听出了你在为大树担心。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指名读鸟儿问小女孩的话)
师: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您读得多投入啊! 师: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生齐读)
师:在对话中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在小组内分工练读。
(请一小组展示读)
师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像,补充对话
1、(出示多媒体画面)历经千辛万苦,小鸟终于找到了去年的树。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轻轻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师:鸟儿在看什么?她是怎样在看?(“睁大眼睛,盯”)为什么这么看?
(她在看,在辨认。)
师引导想象:此时,鸟儿想对她的朋友说什么?(我回来看你了,给你唱歌来了)她似乎也听到了大树对她说什么?(给我再唱首去年的歌吧)
师:于是,一支歌唱了起来,那是去年唱过的歌,是鸟儿和树都熟悉的歌,以前轻快的节奏里浸满了沉甸甸的悲伤,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什么?(遵守诺言,珍惜友情)
师:是啊,我们也要学习这只小鸟,做一个遵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孩子。(板书)
师: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那是怎样的看?(诀别、留恋、不舍等等)那眼神里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依恋。
总结:是啊,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师: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你们知道吗?大树其实也很惦记自己的好朋友小鸟,你们看这是大树写的日记。(课件出示大树的日记)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们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你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请你选择其中一道,写一段话。练习: 我想对小鸟说:________ 我想对大树说: ________ 我想对伐木工人说: ______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六、课后作业
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童话故事书(课件出示书名),大家课后能够上网查询看一看。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 —————————— 树
遵守诺言 珍惜友情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教师首先要注重的课程资源是师生的个体经验。”《去年的树》这节课我就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实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是比较充分地调动了文本、学生和教师这三方面的经验
资源:
首先,课伊始,我利用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第一次与课文亲密接触。”于是,学生开始提出“问题”和“感受。”面对学生初读的这种结果,我没有急于解决学生这些“问题”,而是以搜索体现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的信息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小鸟与树根、与大门、与小女孩的几组对话,进一步与课文“亲密接触”。
其次,我在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表演读的过程中,还适时引导“议”,就是在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文本,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自己阅读的体验,并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体验,使得学生与文本见的对话更加丰富和深入。
最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如“大树写给鸟儿的日记”、“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等,使得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经验。
本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是第一次上新课程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在把握年段特点方面不是很到位;虽然在教材处理上有些新意,但还是留有串讲的痕迹;另外,在处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关系上,缺乏有效的现场调控,感觉课堂总少了些许灵气,留下一丝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