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我是小助手
事: 对待,侍奉。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成:成就。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可以尽孝道,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转移成为对君主的忠心,对待兄长可以竭尽恭敬,因此可以把这种恭敬之心转移成为对于尊长的恭顺;在家的时候能管理好家事,因此可以把这种治家的道理转移到做官去治理国家了。所以说在家里可以孝悌恭敬的德行做得很好的人,他的名声也可以竖立起来并且名扬后世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君子之事亲孝〞中的事是什么意思?〔 〕
2.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它是〔 〕
3.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
A.一个人要是很老实,那么就可以做大事。〔 〕
B.一个人要是可以恭敬地对待自己的兄长,那么他对其他的长者也会很恭敬。〔 〕
C.这段文字的含义和:“治大国假设烹小鲜〞的含义一样。〔 〕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弘扬传统文化
宋濂借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他
第 1 页
每次借书的时候,都会讲好期限,按时归还,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就连夜抄书,一直抄到很晚也没有休息。但是正是寒冬腊月,天气特别的冷。他母亲就对他说:〞孩子,很晚了,天又这么冷,天亮了再抄吧,不行,就晚还一天吧。〞宋濂说:“这可不行,书借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誉问题,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容许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又一次,宋濂要去很远的地方向一位著名的学者请教学问,谁知到了约好的那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宋濂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呢?〞宋濂说:“我早已和老师约好了请教的日子,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这就践约了;是对老师不尊重,所以就算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赶到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他说:“年轻人,你如此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大长进!〞
果然,后来宋濂成为了一代大文学家,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从宋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宋濂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细微的事情上也保证了诚信,才促使了他今后的成功。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士有争友,那么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那么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那么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那么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我是小助手
争:直言相劝。 令:美妙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读书人要是有直言相劝的朋友,那他的好名声就会一直跟随着他;一个父亲假如有能苦口谏言的儿子,那他就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不对父亲竭力劝谏,作为臣子的就不能不对君王直言
第 2 页
谏诤。所以遇到不义之事,一定要去劝谏阻拦,假如一味盲目地遵从父亲的指令,那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顺呢?〞 考考你的智慧
1.指出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今年真是大丰收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时令果蔬。〔 〕 〔2〕士有争友,那么身不离于令名。〔 〕
〔3〕我们学校在这次全国数学竞赛中又获得了好成绩,这个消息真令人振奋啊!〔 〕
2.有人说,孝敬父母就是必须顺从父母的一切意愿,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3.当父母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劝说父母呢?谈谈你的想法。 弘扬传统文化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论语?中讲到的三友:三种是益友,三种是损友。
益友就是可以帮助你、对你有好处的朋友,损友就是对你会有损害的,会让你有损失的损友。
益友,有三种:第一个是正直的朋友,他可以帮助你不犯大的过;第二种是可以宽恕我们缺点的朋友,因为人都会有过失,假如朋友很小器,这样的朋友就做不长久;第三种是博学多闻的朋友,他能帮助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所以这三友,对我们品德和人生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益友的反面就是损友,损友也有三种:第一种是谄媚逢迎的人,这种人刻意奉承别人,其实并不真诚;第二种是外表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他们擅长讨好我们,哪怕是我们犯了过失,他还是保持著微笑,不会来劝谏、得罪我们;第三种是花言巧语的人,他们说的话经常会使我们飘飘然,让我们心生傲慢。这三类朋友,会使我们不能明确地区分是非,也不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这三类的朋友我们要远离。
参考答案 〔一〕
第 3 页
1.D 2.B 3.A.× B.√ C.× 4.在家能把家事治理得很好,这样的才能也就可以运用到做官上,用来治理国家,因为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庭一样。
〔二〕
1.〔1〕B 〔2〕C 〔3〕A 2.不对。父母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听,并且竭尽我们的才能去做到最好;可是当父母有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竭力劝说父母,让父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当父母有错的时候,我们应当婉言相劝。
第 4 页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