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作者:尹 笛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7期
摘 要:绘画与设计是不可分割的。艺术表现的外延和内涵已经被拓展到一个相当广泛的艺术领域,只有正确理解绘画与设计的特点、异同与发展,才能对两者的关系有客观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设计 绘画 关系
纵观人类的发展进程,有相当大一部分也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设计的历史,而艺术设计在现代绘画的基础上,可算作是一种延伸。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将使人类艺术世界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当电脑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艺术设计与现代绘画艺术美的情感和表现的差异。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同样都是个性的表露,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画家、设计师们,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是是否依赖商品。绘画的本质是实现对美的追求,艺术设计则是从商业派生出来的,缺乏艺术创作的根基,造成人们对数码艺术表现的认识还趋于肤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其商业性,由于设计是依附于商业的一种形式,“艺术设计”这个概念不具备纯粹的艺术因素,以至于至今还很难把艺术设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地位。二是人们对艺术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绘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受到广泛的认可。和绘画艺术作品的唯一性相比,设计作品批量生产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对设计作品心理感受的不同和价值认可的降低,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设计作品不仅是体现一种商业表现,更是体现一种新兴的艺术现象,她有着自身的视觉语言和传达方式,所以艺术设计的价值是不可以用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的。绘画对美感的追求还表现在材质、肌理和表现手法上,这些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只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或元素来完成设计的段落而已。例如有的设计作品从表面上是追求绘画中的空灵和气韵,更深刻的是用图形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原理的构造中。从意识形态出发,将之放置到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大背景中去。设计中的技术和艺术都影响着设计史的发展,两者互不可缺,完美结合可以造就优秀的设计,反之却造成失败的作品。
艺术设计中的客观化也得益于绘画,这种趋势始于塞尚,发展于立体派和抽象主义。塞尚认为什么外部条件和结构都不能改变事物的结构,他尝试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对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体主义的现代运动也受益于此思潮,强调理性规律在真实中的表现力。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严格遵循几何式样,追求那种来自于机械的严谨与精确,努力寻求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从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设计中我们能看到,技术和艺术达到了最佳的结合,也正因为此,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它的形成就可以看作是国家大工业化形成的衍生形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一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语言,而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简洁,一目了然。其运用多元手法突出重点,将不同元素相结合,构思超载现实,构图概括,醒目地渲染主旨事物。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灵之感,以无形表达有形也在设计中被极好的利用。更有作品运用了中国的水墨技法和计算机技术设计出来的特殊的肌理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现代招贴艺术设计也大量地运用了古代或现代的民间工艺。概括多变的形式之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也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设计规则蕴含着动态生命的整体,明白融合的要义,才能产生出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反观历史,艺术设计与架上绘画直到现在仍然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二者在冲撞与交融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年.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