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一流”背景下学科评价体系问题初探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评价体系问题初探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22卷第1期 2020年2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2,No.1 Feb.2020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20.01.032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评价体系问题初探 刘 昕,李 倩 (渤海大学 学科建设与规划处,辽宁 锦州 121013) 摘 要:为加快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学科评价标准,即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英国国际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大学排名评价体系,结合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现状,认为上述四种评价体系多缺乏中国特色学科的参照标准,而更加重视国际化程度和各类学科的特色发展。在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应加快构建能够准确评价中国高等学校各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准,加强国际化合作进程,突出学科特色。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科排名;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20)01-0116-04 一、“双一流”背景下的权威学科评价体系 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出台,各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某些大学排名体系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社会认可度较高。因此详细了解国内外公认的学科评价体系对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大学排名体系有上海软科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QS)、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THE)、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中国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邱均平版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本文以ARWU、QS、THE、US NEW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中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评价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二、国内外权威学科评价体系的指标分析 (一)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 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是在软科世 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特色形成的,包括人才培养、高端人才、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理科、文科/交叉学科)等5个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科研项目和成果获奖两方面的指标权重占比较高。科研项目一般需要科研团队的齐心协力,或平行学科间的共同参与,说明大学评价已由一个人的独角戏向一群人搭班唱大戏转变。成果获奖则代表着科研结晶受到社会的肯定,让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初衷得以回归。由此可见,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侧重于科研合作及推动社会发展[1]。此外,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只包含了量化指标,如国际期刊、权威获奖、重大重点项目,并没有学术声誉、研究声誉等质性指标。这是由于量化指标相比于质性指标具有透明性和易测性等特点。 (二)QS学科排名评价体系 由表2可见,QS学科排名指标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论文被引、论文高被引等四个,其中质性指标和量化指标各两个,但两者间所占权重相差很大。同时,由于各学科间的学科文化、背景、成果发表率有较大差异,QS学科排名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设置了差异性较大的指标权重[2]。总之,质性指标占比较大,其中学术声誉指标权重最高,跨度也较大,指标权重占30%—90%,各学科的学术声誉占比的平均值高达50%以上。可见,学术声誉是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核心指标,也是决定因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刘昕(1990-),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1025.0850.001.html 第1期 刘昕等:“双一流”背景下学科评价体系问题初探 117 素。QS学术声誉主要基于对全球学者的调查而形成的同行评议结果,调查者一般被重复问道4方面内容,即个人信息、知识领域、自身认为熟悉学科的顶尖机构和附加信息,如某些问题的反馈与建议等。雇主声誉则基于全球顶尖用人单位对为其提供毕业生的高校的评价与认可。论文被引率是针对大学科研能力评价而设计的,该指标计算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量,而不是每个作者论文被引用的情况,高被引指数能准确反映一个学者的科研成就[3]。 表1 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科学院士 长江特聘 资深学术权威100 中年领军专家100 高端人才 青年拔尖英才100 万人青尖 国际知名学者100 科睿唯安高被引 重点研发项目 重大科研项目200 科研项目 面上青年项目200 社科一般 自然科学奖 成果获奖 学术论文 (理科) 国家重大奖励300 科技进步奖 国际期刊论文200 国际顶尖期刊论文200 国际期刊论文100 国际顶尖期刊论文 学术论文 100 (文科、交叉学科) 中文期刊论文 100 CSSCI论文数 中文顶尖期刊论文 中文顶尖期刊论文数 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 人文社科奖 国际核心期刊论文数 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 国际核心期刊论文数 社科青年 技术发明奖 自然重大 社科重大 自科面上 青年长江 爱思唯尔高被引 973计划 自然重点 社科重点 自科青年 科学院士 长江特聘 国家优青 三级指标 工程院士 国家杰青 工程院士 国家杰青 青年千人 人才培养 造就学术人才100 注:中国最好大学排名首先在各个指标维度的层面计算每所高校的得分,令该指标维度表现最好的高校为该维度的最高分(例如100、200、300),其它高校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一所高校的总得分由各指标维度得分加和得出。 表2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及权重 学科领域 学术声誉(AR) 艺术与人文 工程与技术 生命科学与医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与管理 60%~90% 40%~50% 30%~50% 40% 40%~80% 雇主声誉(ER) 10% 20%~30% 10%~20% 10%~20% 10%~30% 篇均论文引用次数 0~15% 15% 20%~30% 15%~25% 5%~20% 高被引指数 0~15% 15% 20%~30% 15%~20% 0~20% 此外,QS考虑各学科间存在的差异,在篇均论文被引、论文高被引两个量化指标上设置了不同权重,如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等论文发表率较高的领域,该项指标权重为20%~30%;而在艺术、人文等发表论文较少的领域,该项指标权重为0~15%[4]。 (三)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评价体系 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有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由图1可见,THE注重教学、科学研究及论文被引率[5]。其中教学指标权重平均占比为30.6%,科学研究指标权重平均占比为30.3%,论文被引率平均占比为28.4%。THE也很看重优秀教师118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的数量和比例,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比、师均博士学位占比、国际与国内教师比等。与此同时,THE还设置了产业性收入这一指标,其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科研 成果对企业的贡献度。对于人文与艺术学科,及临床医学与健康、生命与物理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四个学科领域,THE指标中产业性收入权重占比相差较少,但各学科间依然存在差异。 论科研经费投入 学术声誉 文引用率 论文引用率 国际与国内学生比 师 指标 生 比 博士与学士授权比 博士授予量与教师总量比 教师品质调查 年度研究经费 论文质量 产业性科研收入 国际与国内教师比 国际合作论文数 分类 教学 科研 艺术与人文 产业收入 国际视野 总权重 子权重 3.8 1.9 37.5 4.7 25.2 1.9 3.8 37.5 3.7 30 15 15 2.5 2.5 2.5 7.5 2.5 2.5 临床医学与健康、生命与物理科学 总权重 子权重 2.8 1.4 27.5 4.1 17.8 1.4 4.1 27.5 4.1 19.3 35 35 2.5 2.5 2.5 7.5 2.5 2.5 工程与技术 总权重 子权重 3 1.5 30 4.5 19.5 1.5 4.5 30 4.5 21 27.5 27.5 5 5 2.5 7.5 2.5 2.5 社会科学 总权重 子权重 3.3 1.6 32.5 4.9 21.1 1.6 4.9 32.5 4.9 22.7 25 25 2.5 2.5 2.5 7.5 2.5 2.5 图1 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表3 US News学科排名指标及权重 % 排名指标 全球学术声誉 区域学术声誉 论文总数 书籍 会议论文 篇均被引 总论文引用次数 高被引论文(前10%) 高被引论文(前10%)百分比 高被引前1%论文数 高被引论文(前1%)百分比 国际合作论文数 国际合作论文比 用于硬科学的权重 12.5 12.5 15 — — 10 15 10 5 5 5 5 5 用于软科学的权重 12.5 12.5 17.5 — — 7.5 12.5 12.5 5 5 5 5 5 用于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权重 20 15 10 15 5 7.5 7.5 7.5 7.5 — — 2.5 2.5 (四)US NEWS学科排名评价体系 US NEWS学科排名指标包括学术声誉、论文总 数、总论文引用次数、高被引论文(前10%、前1%)等13项指标。 第1期 刘昕等:“双一流”背景下学科评价体系问题初探 119 由表3可见,硬科学和软科学在书籍和会议论文两项指标中权重为零,这是由于在硬科学、软科学领域内书籍和会议论文较少,不具有参考性。对于艺术和人文学科,其全球学术声誉和区域学术声誉两项指标占比最高,分别为20%和15%,而论文总数占比最低,为10%。这是由于艺术和人文领域的论文总数等量化指标不适用于该学科的评价,而需要更多地依靠其学术声誉进行评价。对于硬科学领域,其篇均被引和总论文引用次数两项指标的占比最高[6],这也是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的。 三、对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一)亟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价标准 综合分析上述四种学科排名评价体系,认为各评价体系均考虑了各学科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科领域的特点,赋予了不同的指标占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但除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外,其他三种评价体系均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大学学科评估方式,这就造成了某些中国特色学科在世界学科评估中标准模糊且参照对比度低,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汉语言文学等学科。因此,亟需构建适用于中国特色学科的评价标准,且应探索性地逐步向世界外延,形成全球对中国特色学科的统一共识,这对于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学科评价国际化进程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就要求学科建设要凸显国际化程度,如增加国际师生、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交流等[7]。一方面要走出去,鼓励国内师生参加国际交流,通过对话和交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热点及国际最新学术成果,增强与同行专家的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引进来,通过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或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讲座等形式,达到提升本学科国际声誉的目的。 (三)突出学科行业特色在学科评价中的作用 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不能全部依托 于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的评价标准发展。师范类院校、语言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等要根据自身学科行业优势特色发展[8]。一要培育优势学科,结合外部机遇和自身基础,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目标,扎实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二要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且具备一定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应加快构建能够准确评价中国高等学校各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国际化合作进程,突出学科特色,尽快建设一批“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莹. 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方法与特点[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7(6): 35-39. [2] Cheng Y, Liu N C. The Methodologies of Ranking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M]. The Europa World of Learning 2013 (63rd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3. [3] 刘海涛,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39(3): 65-70. [4] 汤贝贝, 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5] Sowter, B.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and Quacquarelli Symonds(THE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New Developments in Ranking Methodology[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8, 33(2-3): 345-347. [6] Pike G R. Measuring Quality: A Comparison of “U.S. News” Rankings and NSSE Benchmark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45(2): 193-208. [7] 高雪梅, 于旭蓉, 胡玉才.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6): 29-34. [8] 黄宝印. 科学谋划 创新推进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9): 30-36. (责任编校:付春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