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外阅读提升卷4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外阅读提升卷4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外阅读提升卷

(一)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

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 品格 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 2.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 (蛰伏 潜行)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 警诫)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________(轻柔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

面找榛子。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开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宽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端正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3.请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松鼠一胎生三四个。 (2)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本文哪里体现了作者观察得很细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时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原谅,胡蜂!

在养蜂人的营地,我曾看到过胡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马蜂)同蚂蚁一起在蜜桶里偷食蜂蜜。这个经验,导致我后来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

胡蜂在我的窗外筑巢期间,为了酬劳它们,我在巢下的窗台上为它们放了一只尚有余蜜的蜂蜜瓶。我是下午放上去的,但到了傍晚,也未见一只胡蜂触动蜜瓶。晩上9点,我突然发现外面蜂巢大乱,只见窗户上,瓶子里,到处都是胡蜂。可能它们天黑停止工作后部分胡蜂出来吃蜜,这些带有蜜味的胡蜂回巢后遭到了攻击。直到夜里11点,蜂巢才渐渐安静下来。我打开纱窗,将瓶子放倒,里面还有七八只胡蜂无法出来。这些满身是蜜的胡蜂,缓缓地沿窗户向上爬去,它们小心翼翼地接近蜂巢,身后的玻璃上留下了道道蜜痕。

翌日一早,胡蜂又正常地开始了它们紧张而有序的筑巢工作。一种预感,使我忽然想到楼下看看。在楼下,我找到了十余只死掉的胡蜂。由于愧怍,我没有将这件事写进《我的邻居胡蜂》里。但我当天写了日记,我在最后写道:“请原谅,胡蜂。”(有删改)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这个经验”指的是( )

A.胡蜂在蜜桶里偷食蜂蜜。 B.胡蜂晩上才会吃蜂蜜。 C.胡蜂白天的工作紧张而有序。D.胡蜂吃完蜂蜜就会死去。

2.“我”在窗台上放尚有余蜜的蜂蜜瓶的本意是( ) A.留下胡蜂在窗外筑巢。

B.看胡蜂会不会为抢夺蜂蜜而打架。 C.酬劳胡蜂在窗外筑巢。 D.想证实胡蜂会不会偷吃蜂蜜。 3.“我的预感”是( )

A.胡蜂会死掉一些。 B.胡蜂会抓紧时间筑巢。 C.“我”会写日记。 D.胡蜂会不想和“我”做邻居。 4.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B.要认真观察,行事时才能遵循自然规律。 C.要会观察,才会写观察日记。 D.只有观察,才有观察成果。

5.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实际上不了解“胡蜂”?至少列 举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观赏 品格2、假如 就 3、比较野兰和家兰,说明野兰的好处。4、这么精神的野兰,不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5、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6、因为父亲的话深深

印在“我”的脑海里,15年来一直鞭策“我”做一个有野兰品格的人。 (二)1. (1)宽大;宽阔。 (2)形容端正,不歪斜。 2.蛰伏 警觉 轻快 错杂 3.松鼠警觉性高、动作敏捷。

松鼠对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4.我认为第(2)句更好。因为“通常”的意思是一般、平常,松鼠一 般一胎生三四个,但并不排除一胎生三个以下或四个以上等情况。第 (2)句加上“通常”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5.示例:①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 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 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 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 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②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选择一处描写即可。

6.时间顺序。“先……再……然后……” (三)1.A 2.C 3.A 4.B

5.示例:①在巢下的窗台上为它们放了一只尚有余蜜的蜂蜜瓶。②将 满身是蜜的胡蜂放了出来。

6.不能删去。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作者猜测天黑停止工作后部

分胡蜂会出来吃蜜,如果删去就表示胡蜂出来吃蜜了,与事实不符。 “可能”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