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教案完美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大胆质疑: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背诵过论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示,指名读)大家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吗?(孔子)

2、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出处,介绍孔子。

4、质疑:大家看题目,“辩”是什么意思?区别生字“辩与辨”。看这个题目,你想弄懂哪些问题?

二、掌握方法,初读课文:

1、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2、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标记下来,一会儿在学习过程中把问题解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得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

4、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读文言文的节奏。(课件出示) 5、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练习读文。

三、精读课文,弄懂文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小组内讨论学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充分让学生来说,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3、总结学习方法:你们是怎样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的?(再次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学习。)

4、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课文,升华拓展:

今天,我们能用现代语文来讲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魅力无穷。

让我们再来带着韵味读一遍课文吧!

1、在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从这两个小孩儿的争辩中,你觉得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勇于探索)

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当时可以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人物了,面对两个小孩儿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

3、是啊!两个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勇于探索,孔子面对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能够实事求是。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现在科学发达,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积极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板书:

两小儿辩日

一儿 一儿孔子 日初出 近——大 远——凉 不能决也 日中 远——小

(大胆质疑

勇于探索)

近——热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字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1.课文朗读录音及课件。 2.孔子有关名言。 3.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1课时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 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圣人”

2 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

了吗?

3 教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常言道“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随录音默读课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2回顾方法,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方法,从知字义、明句意、品文理、说感悟四个环节逐步深入。采用小组结合,交流探讨,老师巡视,纠正点拨的方式自主学习这则文言文,领悟故事的深刻内涵。 三、深入思考,加深理解

1 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1)指名说观点。 (2)读相关句子。

(3)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阅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板书:如车盖 如盘盂。 (2)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3)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的意思。

(4)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观点呢?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搜集资料,解决两个小孩提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