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化战争战例研究

信息化战争战例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信息化战争战例研究

一·海湾战争

(一)起因与背景

1.大背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

2.导火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3.驱动力: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波斯湾\\阿拉伯湾—石油)

(二)企图与部署

1.战略目的(美国总统布什)

 解放科威特

 剥夺伊拉克进攻能力

 保护世界石油能源基地

2.作战思想(鲍威尔)

 联合作战,空地一体,集中优势,先毁后歼

3.左钩拳

4.伊军企图

 依托“萨达姆防线”,扼守科威特城及伊拉克陆地边境和海岸,大量杀伤和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以纵深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实施反击,在防守部队的配合下,挫败多国部队的进攻

5.伊军杀手锏:飞毛腿

(三)经过与结局

1.沙漠风暴(1991.1.17~2.24)

(1)打击地面部队

(2)夺取制空权

(3)打击战略目标

(4)抗反打藏

 组织防空火力抗拒

 运用飞毛腿导弹反弹

 兵力出击海夫吉

 部分飞机逃往伊朗

2.沙漠军刀(1991.2.24~2.28)

(1)第七军给伊军最精锐的部队,以毁灭性打击歼灭10多师

(2)2月28日,美国布什总统宣布停火

3.结局与影响

二·科索沃战争

 也称北约空袭南联盟战争,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大规模空袭,最终迫使南联盟屈服

(一)起因与背景

1.南联盟: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多瑙河流域,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

2.科索沃: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位于其西南部

3.科索沃危机

 内部民族矛盾,北约积极插手——>1999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达的代号“联盟行动”的空袭命令

(二)企图与部署

1.“联盟力量”计划

(1)阶段一:惩罚打击(3.24`3.27)

(2)阶段二:局部打击(3.28~4.4)

(3)阶段三:全面打击(4.5~5.27)

(4)阶段四:全新部署(5.28~6.10)

2.南军企图

 立足于以劣对优

 发挥政治优势,进行反侵略反干涉斗争

 争取挫败北约速战速决企图

 积极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三)经过与结局

1.1999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达的代号“联盟行动”的空袭命令

2.阶段一(试探:慑打)——>阶段二(升级:重打)——>阶段三(愤怒:狂轰滥炸)——>阶段四(期待:打谈结合)

3.南军抗击行动(被击落的“捕食者”无人机在贝尔格莱德展出)

4.北约对南导弹打击的命中率不超过20%

5.米洛舍维奇(2001.4.1被捕送入荷兰的海牙国际法庭;2006.3.11死于狱中)

6.科索沃:2008.2.17宣布独立

三·阿富汗战争

 是“911”事件后,美英等多国部队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是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第一个 实际军事行动

(一)起因与背景

 “911”袭击事件

 美国反恐与先发制人战略

 奥萨马·本·拉登

 塔利班(1994.11兴起),1995.5~6进军喀布尔,全面控制了阿富汗首都,但世界上只有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三个国家承认其政权

(二)企图与部署

1.美国企图

 推翻“塔利班”政权

 铲除“基地”组织

 插足中亚

2.巡航导弹+B-52+特种兵+地面力量(彻底清除)

3.北方联盟(反塔联盟):在阿富汗北部地区活动的武装势力

4.塔利班及拉登的企图

 发动对美“圣战”

 将战争拖向持久

 采取“不对称”打击

(三)经过与结局

1.第一阶段(2001.10.7~10.19):空中打击

2.第二阶段(10.19~12.08):攻占要地

3.第三阶段(12.9~2002.3):山区清剿

4.2002.12.22阿富汗成立临时政府,卡尔扎伊出任主席

5.2011.5.1本拉登在巴被美击毙

四·伊拉克战争

 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美英军用了21天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一)起因与背景

1.为了石油

2.拉动美国经济,2004年大选拉票

3.占领中东要地,控制穆斯林世界

(二)企图与部署

1.美军企图

 集中精锐,快速机动

 沿两河轴线为主攻,在西部与北部配合下,直取巴格达推翻萨达姆

 速战速决,择机斩首

2.发起方式:动中启动

3.海上兵力部署特点:三海两湾

4.空中兵力部署特点:近中远三线

5.伊军企图

 萨达姆认为美国不会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在美军空袭中保存实力,依靠地面防御顽强抵抗、大量消耗美军,阻止美军攻占巴格达,赢得足够长的时间,最终期待国际社会出面调停,争取实现停火

(三)经过与结局

1.斩首与震慑行动

 斩首行动:特尼特深夜收密报,夜鹰F-117紧急升空时敏目标战机难寻

 震慑行动:从3.21~22夜间开始,主要打击伊高层领导、防空系统和地对空导弹及炮兵阵地

2.快速挺进巴格达(3.20~4.3)

 美英地面部队军发起主要攻击

 英军主要围攻巴士拉

 伊武装依托巴士拉 纳西里耶 纳杰夫 卡尔巴拉等城镇进行抵抗

 第3机步师和第1陆战师并肩突击

 3机步师1陆战队快速机动于4.3抵达巴格达郊外

3.3.23最黑的一天,错杀一千不放一个,爱国者击落英旋风

4.攻占巴格达(4.5~4.9)

5.抓捕伊高官(高价值目标:通缉悬赏)

6.2003.5.1布什宣布主要作战结束

7.2003.12.13萨达姆被捕 2006.12.30绞刑

8.2004.6.30权利移交给伊临时政府

9.2003.7.22萨达姆两儿子被击毙

五·主要启示

(一)高技术极大提高作战效能

(二)空中力量成为战场决胜因素

(三)特种作战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四)机动重点仍是地面制胜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