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10分钟演讲稿(3篇)

来源:尚车旅游网

5-10分钟演讲稿

  《悲伤逆流成河》,上下浮动着一段郭敬明的忧伤;

  《七里香》,是席慕容少女情怀的散场电影;

  《飞鸟集》,是泰戈尔一生的执着与不变的守侯;

  《志摩的诗》,斑驳的旧影里,藏匿了一个谜一样的徐志摩……

  一些书,读过也就罢了,兴致过后,剩下的也就只有白纸黑字。而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拾起《志摩的诗》细细捧读时,才发现竟有一本书能让我这个不胜喜书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沉迷,像是一瓶埋藏多年的陈酿,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大概是真的醉了,醉于它那仅属于徐志摩一人的独家淡淡思忆,醉于那谱写了徐志摩一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几十首诗篇,华丽如斯。

  一首《笑解烦恼结》,是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亦是徐志摩的一次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运硬是把两个不相爱的人硬扯在了一起,机织了千丝万缕的难解的烦恼结。他怜她,

  怜她在自己外出求学时独守空房,却撑起了徐家的半边天;怜她替自己尽守孝道,愣是从一个不识字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徐家家业的管事;怜她拿得起放得下,见到休书时走得毅然决然,从不计较多年付出……她却恕他,恕他移情别恋,恕他抛却糟糠之妻,恕他对自己的一世不平,终是转身离开,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仅次于爱的最强烈最丰满的感情是怜,仅次于自愿牺牲的最圣洁的品质是恕。他们没有爱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却演绎了一场比爱情更似爱情的人间大爱。

  一首《再别康桥》,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亦是徐志摩的一场浮生若梦。康桥河畔,金柳飘摇,柔波荡漾,徐志摩在这里遇见了他一世的春暖花开,沉淀了一段彩虹似的梦。那是在榆阴下的潭边的低声絮语;那是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欢声笑语;那是在青草更青初漫溯的浪漫唯美;那是在康桥大学以诗寄情的丝丝柔情……而梦终归是梦,梦醒时分,她恨他早已有妻,埋葬了关于他的一切嫁作了他人妇。而他,重游康桥,在依稀的记忆里寻她旧时模样,恍若隔世……

  相爱的人,终究没能在一起,留下了一个遗憾的故事。情深缘浅,只能错过,徒留她的华篇,“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唱成了绝响。

  一首《为的是》,是陆小蔓的妖娆美丽,亦是徐志摩的一个归宿。“我对你祈祷,我对你礼拜,我对你乞讨”,忍受了无数人的白眼他为的只是迎娶身为烟花女子的她;“我为你发痴,我为你颓废,我为你作诗”,抛却了一切前尘旧爱他为的只是一心一意和她厮守到老;“我拿你咒骂,我拿你凌迟,我拿你践踏”,婚后的所有争吵他为的只是无法忍受她身为交际之花的水性扬花……所有的所有,为的是他爱他,为的是他视她如命,为的是把她捧在手心里。

  而他的狂热,她的任性,终究是把感情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在快要决堤的时候,他却走了,如晨星般陨落,安静地去了遥远的天国。而她,什么也没有说,默默闭门三天为他守灵,并整理了他流传于后世的本本诗集……

  谁说烟花女子皆无情?只是未到情深处。

  三个女人,三种迥异风格,却都在一个徐志摩身上留下了她们的传奇。

  大家闺秀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端庄典雅,交际之花陆小蔓的至情至性,都为《志摩的诗》更添了几笔不一样的神秘色彩。

  如新月,在朦朦胧胧之间晕开绮旎的光;

  如暮光,燃烧了太阳,灿烂了晚霞;

  如尘埃,浮动了整个世界;

  ……

  《志摩的诗》,沉醉如斯。一场风花雪月,一场浮生若梦。

5-10分钟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学校提供机会让我在此作德育工作交流。

  我演讲的题目是《欣赏,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

  这里所说的欣赏不是指学生考了好的成绩而给以表扬,也不是指学生做了好事而给以赞赏。我所说的欣赏是指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去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出心理阴影。

  这种教育问题的欣赏工作中并不少见,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以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来说明我对学生问题欣赏的思考和做法。

  七年级上学期,不少早到的同学都在教室里早读(出于安全考虑我不安排学生在校早读,但有的同学跟晨扫的学生一道早来的,那就必须在班级早读),当我走进教室时,无意中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偷偷地在纸上写着什么,看我进了教室,她想隐藏书写的纸。我问她写什么,她不讲;让她给我看,她不愿意。她很紧张,但知道被我发现了,僵持着也不行,于是,给我提了一个条件:看了以后不能跟别人讲,更不能跟她妈妈讲。

  我说:“按理说,你是不能给我提条件的;但是,老师也是绝不会把不能乱讲的事情拿去跟别人讲的。”

  然后,她把纸条给了我,我没有看,她倒说,是小学时候的一个男同学,现在在别的班……我了解了大致的情况以后,把纸条原封不动地还给他了,对她说,“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这事也不需躲躲闪闪,你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做好。”

  她接受了我的宽容,自己把纸条撕了,说下次不会再写了。

  我又对她说,“老师了解有关情况只是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并没有要批评、惩罚你的意思。”然后不再提此事,让她继续读书。她也由紧张变得轻松了。

  说了这件事,老师们该知道我今天交流的话题是什么了吧。就是早恋。

  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内心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也会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情感方面的问题,我们往往会认定就是早恋。

  而一谈到早恋的学生,我们就可能会认为他们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接下来可能会采取野蛮的方法来处理:批评、嘲笑、辱骂、恐吓……也许会无可奈何。

  但是,如果换一种思维,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可能会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那么,学生的早恋值得欣赏吗?我曾围绕《中国教师报》关于早恋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思考,写了一篇《与其暗恋不如早恋》的文章,最终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也可以说是编辑对我教育思想的一种肯定。

  当然,我不是主张学生早恋,而是说既然类似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着,或者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加以引导。是引导,而不是禁止。

  那么,怎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早恋呢?

  首先,要让所有已经早恋的和未沾染早恋的学生都知道,爱情是美好的,也是神圣的,它值得我们一道去欣赏。

  其实,翻开课本,我们就可以欣赏美好的爱情。现在苏教版初三教材选了《诗经》开篇第一首的爱情诗《关雎》。

  我就想,编者为何要选用这首诗让学生学,考试院还规定这首诗为中考的必考篇目呢?其中必有缘故。

  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虽然写了男主人公单相思的痛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也写了男主人公求爱的艰难历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但最终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的却是诗歌开头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原来,浪漫美好而又神圣的爱情属于谁啊,属于淑女和君子。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向往神圣的爱情吗?学生虽然窃笑,但保证已经有一些学生开始做君子淑女梦了。下一步,你再与学生一道去做某件事情就容易多了,你们跟我一道写作吧,行;你们跟我一道跑步吧,行……虽然,这些孩子平时也有调皮捣蛋的,但这些少男少女谁不愿意成为淑女和君子呢!与他一道欣赏了爱情诗以后再去与他们合作做事,他们觉得你理解他,他们觉得你在帮助他成为君子和淑女,实际上,我们教师本来就有责任帮助学生成为君子和淑女的。

  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道欣赏原来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材选用的一首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的意思就是“天啊”。诗歌一开始,小姑娘就喊了一声:“天啊”,随后列举了五种难以出现的自然现象——山平了∕江水干了∕冬天打雷了∕夏天下雪了∕天地相撞了——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初二教材之所以选用这首爱情诗自然有编辑的良苦用心,但我们一般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它来引导学生。

  我想,借用这首诗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刻记住爱情的神圣性和责任心,爱情对人的道德有至高无上的要求,爱情不容朝三暮四,爱情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爱情也不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所能承担得起的责任。你要追求高尚美好的爱情,那就要塑造心灵,练好本领,将来才能承担起爱情的责任。

  我想,用欣赏的态度引导孩子认识爱情,一定会帮助一部分学生能从早恋和暗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早恋也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值得我们去珍藏和回忆。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再翻开课本,在苏教版初一教材中有著名作家魏巍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年幼的魏巍对自己年轻的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平时的那种依恋、暑假时的梦里寻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就是作家小时候的“恋师情结”,就是作家的早恋倾向。但是,我们谁能指责这篇文章中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这种珍贵的情感呢?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万一你对某位异性的同学或朋友有了一种“辗转反侧”的思念,也就是早恋上或暗恋上某位异性,你也不要认为是无聊的事情,你可以把它珍藏在日记里,也可以收藏在记忆里,多少年以后,打开尘封的日记,回味过去的情感,你可能会如痴如醉,也可能会笑自己当初很傻。

  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你的真诚丝毫不会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它会让学生更尊重你的真诚。

  我曾经跟学生讲早恋的事,我说,其实很多人都有过早恋或暗恋的经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

  跟学生讲这些,也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早恋或暗恋虽然是不对的,但并不是可耻的,不必因为这些而背负十字架。

  欣赏,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某些看似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如果你感到束手无策,如果你感到山穷水尽,那么,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从欣赏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也许我们会豁然开朗。

  不管你是一位刚上岗的新教师,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只要还在岗位上,就会面对崭新的学生,也就会面临全新的教育问题。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名师、借鉴教育家。但是,教育学生永远无法抄袭,也没有什么包医百病的绝招,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育行动中勤于思考、敢于挑战,才可能摸索到教育的规律。

  谢谢大家!

5-10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

  机会,一向是很爱捉弄人的,说它多,但又很少见;说它少,却处处都是。其实,机会是属于那些善于寻找和抓住它的人的,那些对机会视而不见的人,永远也别想有出息。

  《机会的定义》一文中讲了一位椰农把握住机会成为富翁的故事。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要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基础。

  在人才济济的21世纪,在种竞争的考验下,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机会的眷顾,我们这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一旦机会来临,一手抓住它,让自己在人才中脱疑而出,展示才华。

  生活中,常有人抱怨幸运之神不肯光顾自己,上苍不肯把机会赐给自己。其实,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是有些人不善于抓住机会。也许,当他们想利用这些已经远去的机会时,会猛然发现,别人拿着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机会白手起家,成了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

  21世纪的中国,已然得到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好机会:奥运成功举办,世博举世瞩目;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岸人民关系融洽,中国台湾回归近在咫尺。我们13亿人民的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用睿智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集思广益,一个个利于国家科技腾飞的机会将会见证一个振兴中华的伟大时刻。

  有句古语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啊,同我一样的青少年们,别再犹豫了,去发现机会,把握好机会吧!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