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俎的词语解释是: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樽俎[zūnzǔ]⒈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基础解释:(名)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在宴席上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
樽俎的词语解释是: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樽俎[zūnzǔ]⒈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基础解释:(名)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在宴席上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 繁体是:樽俎。 简体是:樽俎。 结构是:樽(左右结构)俎(左右结构)。 注音是:ㄗㄨㄣㄗㄨˇ。 拼音是:zūn zǔ。
关于樽俎的造句
1、此前的历届峰会,与会各国也大多围绕着这些话题讨价还价,折冲樽俎,并对不同版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品头论足,争论不休。
2、六国自己先失了方寸,当年的樽俎之容,会盟之礼,扫地无余,大家尽情攘夺,不知黄雀在后。
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4、其中“樽俎折冲”被解释为韩朝共同举杯,一起促进和平。
5、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
樽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引《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⒉指宴席。引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仲尼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衝矣。’”宋王安石《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二、网络解释
樽俎樽俎,汉语词汇。释义: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综合释义: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指宴席。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仲尼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衝矣。’”宋王安石《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汉语大词典:(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2).指宴席。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宋王安石《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国语辞典:盛酒食的器具。樽俎[zūnzǔ]⒈盛酒食的器具。引《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⒉借指宴饮、宴席。引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公论兵于朝堂之上,决胜于樽俎之闲。」辞典修订版:盛酒食的器具。《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借指宴饮、宴席。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公论兵于朝堂之上,决胜于樽俎之闲。」其他释义:盛酒和装肉的器具,代指宴席:布筵席,陈樽俎。
关于樽俎的成语
折冲尊俎 尊俎折冲 越俎代谋 刀俎余生 樽酒论文 樽前月下 俎樽折冲 代俎越庖 折冲樽俎 越俎代庖
关于樽俎的诗词
《今岁朱樱红熟樽俎间日有此品口占二绝》 《重阳雪·西邻樽俎比星陈》 《寄远·若为樽俎滞衔杯》
关于樽俎的词语
俎樽折冲 折冲尊俎 俎上之肉 尊俎折冲 移樽就教 越俎代谋 刀俎馀生 樽酒论文 刀俎余生 越俎代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