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议局的词语解释是: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咨议局[zīyìjú]⒈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
咨议局的词语解释是: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咨议局[zīyìjú]⒈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 繁体是:諮議局。 结构是:咨(上下结构)议(左右结构)局(半包围结构)。 拼音是:zī yì。
关于咨议局的单词
Provincial Assembly
关于咨议局的词语
陷入僵局 背碑覆局 不识局面 询谋咨度 局蹐不安 瞻望咨嗟 蹐地局天 畴咨之忧 闲曹冷局 局地吁天
咨议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咨议局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网友释义: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议论本省应兴应革的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省政义务等。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1909年2月,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他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又向留日学生金蒲崇、金蒲芬等人筹得资金,选址大东门外,兴建广东咨议局大楼。汉语大词典: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诏令,二十二行省咨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其他释义:清政府预备立宪时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9年在各省设立。选派的议员多为地方官绅和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任期三年。该局只能提出建议供地方督抚采纳,不能监督地方行政。武昌起义时,许多咨议局曾策动独立。
关于咨议局的造句
1、在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2、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仰天长叹:“锅里的水都烧开了,鱼竟然没感觉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日历已经翻到了1911年6月。
3、9月7日晨,赵尔丰请保路同志会、咨议局和铁路公司首领人物蒲殿俊、罗纶、邓孝可、颜楷、张澜等往总督府议事,将毫无防范之心的这些人抓捕。
4、笔者选择福建咨议局作为研究对象,既想揭示其在福建省议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又想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来反观中国议会制度发展的全局。
5、1910年广东咨议局一项调查发现广州城垣内除惠爱大街等少数主街有五六米宽外,其他小街小巷只有两三米宽,两台轿子相向而行难免会起纷争。
关于咨议局的诗词
《汪衮甫荣宝来湘查考咨议局谭组安冯星槎曾孳元三咨议宴之天心阁》
关于咨议局的成语
长安棋局 局天蹐地 背碑覆局 畴咨之忧 瞻望咨嗟 局地钥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