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打麦解释

打麦解释

来源:尚车旅游网

打麦的词语解释是:1.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2.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打麦[dǎmài]⒈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⒉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基础解释: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

打麦的词语解释是:1.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2.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打麦[dǎmài]⒈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⒉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基础解释: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 简体是:打麦。 拼音是:dǎ mài。 繁体是:打麥。 结构是:打(左右结构)麦(上下结构)。 注音是:ㄉㄚˇㄇㄞˋ。

关于打麦的成语

麦秀黍离  麦丘之祝  兔葵燕麦  麦秀两岐  麦穗两歧  兔丝燕麦  黍油麦秀  麦舟之赠  

打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引宋陆游《禽言》诗:“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例如:打麦场。⒉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参阅《旧唐书·武元衡传》。引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打麦》:“《唐书》:武元衡之将遇害也,京师童謡曰:‘打麦三三三。’今俗儿戏有打麦,鼓掌作打麦声,后必三拍之,抑缘此也。”

二、网络解释

打麦(张舜民诗歌)《打麦》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杂言诗。此诗前十四句上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后十一句展望食麦,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综合释义: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宋陆游《禽言》诗:“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如:打麦场。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打麦》:“《唐书》:武元衡之将遇害也,京师童謡曰:‘打麦三三三。’今俗儿戏有打麦,鼓掌作打麦声,后必三拍之,抑缘此也。”参阅《旧唐书·武元衡传》。打麦[dǎmài]小麦收割晒乾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一种游戏。指小孩用手掌相拍打,作打麦声,嘴里唱着儿歌。《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汉语大词典:(1).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宋陆游《禽言》诗:“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如:打麦场。(2).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打麦》:“《唐书》:武元衡之将遇害也,京师童谣曰:‘打麦三三三。’今俗儿戏有打麦,鼓掌作打麦声,后必三拍之,抑缘此也。”参阅《旧唐书·武元衡传》。国语辞典:小麦收割晒干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打麦[dǎmài]⒈小麦收割晒干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⒉一种游戏。指小孩用手掌相拍打,作打麦声,嘴里唱著儿歌。引《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辞典修订版:小麦收割晒乾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一种游戏。指小孩用手掌相拍打,作打麦声,嘴里唱着儿歌。《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

关于打麦的诗词

《农家·野火相连打麦田》  《黄花店·五月南风打麦场》  《莫田·打麦蓬蓬响莫田》  

关于打麦的词语

麦舟之赠  智昏菽麦  两歧麦秀  麦秀两岐  未辨菽麦  黍油麦秀  麦穗两歧  麦丘之祝  麦秀黍离  黍离麦秀  

关于打麦的造句

1、大约在六点左右,勺子轻轻敲打麦片粥碗的声音就会从厨房通过客厅传到我的卧室。  

2、昔日“二牛抬杠”种地,牦牛踩场打麦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现代农机所代替。  

3、就跟在庄丁后面到了打麦场,把行礼解下来,把马拴在柳树上。  

4、方勇停下来走到打麦场的一角,这里是放置打麦用的石磙之类的器具的地方。   

5、东南风气,李大方和李大正两兄弟,便在打麦场上拿起木锨,相对而立,一锨一锨,把麦子撒得漫天飞扬,麦壳向远处飘去,麦粒和坷垃在眼前落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