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念奇迹心得体会

正念奇迹心得体会

来源:尚车旅游网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当你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舒缓各种负面情绪呢~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那边朋友等你一起打麻将的、喝茶时候。老想着快点洗完去做其他事情,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好吧,我认为个人难以做到,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情绪难过的时候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xx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正如西方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我是我的观察者。找到我的观察者时,就是在自己的正念,而我们通常吧自己的观察者去掉了。所以禅宗会有时给你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你的体内做主的是你吗?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