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的前瞻性。
我们处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变革了通信、交通、医疗、商务……如今,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并支撑教育变革,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他们二十五岁时,工作可能已经消失。当代社会,科技推陈出新,知识的生产与淘汰,以十倍于过往的速度前进:媒体网络信息爆炸,价值多元混乱……全世界都在寻找,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
二、信息技术的支持性。
技术的应用不是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而是要先明确教学的目标,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然后再考虑应用技术去支持学与教的问题。信息技术永远是工具,是用来支持和辅助教学的,如果一味的追求技术的复杂性和动画的炫目,必将偏离学习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的简单性。
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就是简单易操作,能够实现常态化的应用。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提高教育的效率,然后才是重构教育。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应用技术去解决问题,而技术的应用一般先考虑小程序的使用,再去考虑APP的下载,实在不行可以利用电脑安装相应的程序,同时我们还要反思评估技术应用的效果,这样的思维方式提现了信息素养。
四、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对当今的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计PPT,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五、信息技术的创新性。
太过复杂的技术不利于老师的学习和在课堂上的应用。这次培训的内容里,授课教师给我们展示的一些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并没有什么新的软件,都是我们常用的,比如PPT,Word,手机备忘录,问卷星,希沃白板等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让我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所以,简单的技术,需要我们去创造,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未来已来!既然身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每个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责任在肩!我们要做好准备,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做好学以致用的准备,积极行动起来,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大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