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于友谊的演讲稿

来源:尚车旅游网

  战争,这个单词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吧。不过,在这本书的开头,七年级学生霍林就告诉大家:战争,对于他来说,就是每个星期三下午和老师贝克夫人共处的那些时光了。

  霍林·胡佛,每个星期三下午,班上一半的同学去天主教堂,另一半的同学去犹太教堂,而他,只能和不苟言笑的老师贝克夫人在一起。更令人难受的是,霍林从一开学就觉得贝克夫人一直在“刁难”他,但因为霍林爸爸工作的原因,尽管贝克夫人又让他打扫教室、又让他读莎士比亚的长篇作品,霍林还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贝克家族去讨厌胡佛家族,所以只好忍受这种.种“刁难”。不过,霍林渐渐发现,那些“刁难”似乎没那么讨厌,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没那么“冗长”和“乏味”,到了最后,霍林和贝克夫人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为什么霍林与贝克夫人从故事开始的一对“冤家”变成了一对好朋友了呢?当我带着疑问重温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的:当霍林参加越野跑时,是贝克夫人在他一筹莫展时给予了他鼓励与帮助,这让霍林发现贝克夫人不仅仅是会教书和批作业,还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当贝克夫人面临校董事会听课检查时,霍林也为贝克夫人提出了作为学生的建议,让贝克夫人的讲课大获成功……长期相处、一点一滴的小事,使霍林和贝克夫人彼此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加深了了解,霍林渐渐地不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贝克夫人,而贝克夫人也能以平等、善意的姿态蹲下身去与霍林沟通,才使霍林和贝克夫人成为好朋友。

  我在故事中好像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前,我和妈妈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动不动就吵架,就像一开始霍林和贝克夫人互相讨厌的关系一样。后来,我和妈妈发现,我们只不过是针对一件事而各抒己见罢了,大人有大人的看法,小孩有小孩的道理,相互之间只是缺乏沟通而已,根本没有必要生这么大的气。现在,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一些事和妈妈沟通交流,虽然也会争论,但不会有火气,有时候我们还会来一场辩论赛呢。

  大人和小孩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因为彼此互不沟通,互不理解。作为小孩,我们要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我希望大人也能够俯下身,平等地与我们交流,尊重我们的想法。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可以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可以化解心灵的战争。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像书中霍林反复阅读的一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题目那样:皆大欢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