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26号我参加了20__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
首先听取了华南师范大学胡中峰老师的《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与教学实施的建议》,讲座专业性非常强,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给我们讲了高考检测的量化评估方法。说实话,这个前面的内容确实是专业性特别强,在理解方面我还是有点难度,但是也是通过这个学习,对学生练习题的选择有了更多的思考,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什么样的角度来选拔人才,以及我们自己在将来的教学当中,如何挑选好的试题给学生,有效备考。胡教授强调,要了解高考试题的质量,通过对试题质量分析把握所教学生的水平,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要建立教师的题库。作为老师必须对试题加深认识,不能随便试题就拿给学生来做,这样效率不高而且浪费时间。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
第二个讲座是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给我们讲《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黄教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讲了这个讲座,1。20__年广东高考英语概况,2。考生能力分析,3。教学思考。黄教授先是从测试数据方面告诉我们,以考试成绩的离散趋势分布、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来分析学生的成绩。这里让我认识到,看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平均分,最高分或最低分,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学生的`成绩,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教授提醒我们,在学生能力分析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方面如何掌握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要指导学生定位关键信息,不能只是对答案。我们要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掌握学习策略。在书面表达方面,黄教授提出很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内容要点理解不到位,导致失分,衔接方面指虽然写看似写的内容很长,但是意义的表达不是特别好,语言要连贯得体,使文章的表达顺畅。她的这些建议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能只是一味让学生背诵,还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题目,再不断地操练同一篇作文,不断修改,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教授也给我们讲了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教学及教学,设立不局限于对具体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通过设计与学科有关联的实验、探究、解释、说明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累积,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有一个建议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是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在素养的目标引领下聚焦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参与和体验式的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建构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和过程,能够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习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人。
在案例展示中,各个老师给我们精彩地展示了高三的教研活动。来自广州市第二中学的杨老师给我们做了《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英语教研经验分享》,向我们展示了广州二中20__届高三学年的安排。我认识到我们县级高中跟广州领先学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杨老师的分享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说以主题为引领进行单元复习,这个在高三我自己也是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们学校一直按照单元进行高三的复习,很多外面的学校是通过主题来进行复习的,这样可能在高三复习会更有效率。但在我们这个地方英语基础差的情况下,我们操作起来确实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也在思考如何把主题引领放入我们高三复习当中。杨老师的讲座当中提到很多的微课程,我觉得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提高语言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希望在以后的高三复习当中,能够以主题为引领,篇章为依托进行复习。
来自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锦霞老师分享了题为《主题引领促高考备考成效,对分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区域高三英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他跟我们分享了韶关市的教研活动形式,比如组建QQ群和微信群,组织课例教研、教师技能比赛、论文交流、研修培训、共读和分享会等。我觉得教师共读跟分享会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大家共读一本书,然后来进行研讨,非常有意义。同行相互探讨,促进彼此的教学能力,共同成长。评课也不是一味说好话,而是要提出有建议性的东西,让对方有所思考,彼此之间能够学到东西,促进教学。王锦霞老师提到的,课例研讨老师必须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总结,真的是很深入的教研活动。如果老师们真的能够做到认真备课磨课、课后反思,对我们所有的老师教学能力都有所提升的,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够研有所得。
每次的教学培训,我真的觉得从中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