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多喝水似乎已成为常识。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这个“多”究竟是多少,只知道多喝水,却不知到喝水的量,这不利于感冒的缓解。那么,感冒多喝水好吗?要喝多少才科学呢?
有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要多喝水”这种讲法不够准确。因为感冒时的盲目喝水或造成身体脱水。感冒时,人体或会发烧以抗病毒,这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同时带走钠、钾等电解质。这时,若只大量补充纯水,会冲淡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眩晕、乏力和思维混乱,这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以达到体内电解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不过,也有专家表明,上述“自发性脱水”只是特例,多发于病毒性感染较为严重的感冒病患。这是因为多喝水增加抗利尿荷尔蒙的分泌,由于它能通过刺激水从肾收集管的重吸收来保留液体,若在抗利尿荷尔蒙分泌增加的时候给予额外多的液体,可能会造成低血钠症和液体负载过多等症状。
而一般情况下,医生建议感冒多喝水,因为多喝水后有助增加尿量,可以间接地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利于疾病恢复。对于普通的感冒病人,多喝水是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的。
但是,感冒时一味地多喝水,是不够科学的。那么要怎么喝水才可科学缓解感冒症状呢?
感冒时身体需要补充有效的水分。在喝水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另外,感冒患者不要一次大量饮用,应间断性饮用,每次喝一杯约300毫升的水,这样既能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总之,感冒多喝水的常识需要科学的去理解,不然对感冒的缓解是无效甚至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