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取保候审的人员包括累犯、犯罪集团主犯、以自伤逃避侦查的嫌疑人以及严重暴力犯罪等。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罪刑较轻、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或怀孕哺乳等情况。即使当事人可能不符合取保条件,最好还是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
法律分析
不得取保候审的人员如下:
1、累犯;
2、犯罪集团的主犯;
3、以自伤、以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4、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候保;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审;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具有此种情形,在逮捕前发现的,就不能决定逮捕;在逮捕后发现的,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审方法。
当事人的情况不是患有严重疾病,可能不符合取保的条件,但最好请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的限制条件:哪些人员不得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程序,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享受此待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类人员通常不得取保候审:一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贩毒、走私等严重犯罪的人员;二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逃或有重大飞跃可能性的人员;三是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可能继续犯罪或对证据有重大破坏嫌疑的人员;四是法院认为取保候审可能导致逃跑、毁灭证据、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人员。根据具体案件和法律规定,法院会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决定是否给予取保候审待遇。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享受。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是否给予取保候审待遇。若当事人不符合取保的条件,建议寻求律师的法律帮助和辩护,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其目的是保证正常的诉讼程序进行,并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七十八条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