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亭的解释是:1.三个亭障。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3.同'三停'。
三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三亭详细内容】
⒈三个亭障。引《墨子·杂守》:“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孙诒让间诂引陈奂曰:“织女三星成三角,故筑防御之亭以象织女处隅之形。”⒉亭名。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⒊同“三停”。引《意林》卷五引《傅子》:“相者曰:三亭九候,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于一寸之目。”一本作“三停”。《白雪遗音·马头调·麻衣神相》:“我看你五官六府,面生三亭,牙挑碎玉,唇红齿白。”
二、综合释义
三个亭障。《墨子·杂守》:“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孙诒让间诂引陈奂曰:“织女三星成三角,故筑防御之亭以象织女处隅之形。”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同“三停”。《意林》卷五引《傅子》:“相者曰:三亭九候,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于一寸之目。”一本作“三停”。《白雪遗音·马头调·麻衣神相》:“我看你五官六府,面生三亭,牙挑碎玉,唇红齿白。”一个亭子的名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三、网友释义
三亭,(1).三个亭障。(2).亭名。(3).同“三停”。
四、汉语大词典
(1).三个亭障。《墨子·杂守》:“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孙诒让间诂引陈奂曰:“织女三星成三角,故筑防御之亭以象织女处隅之形。”(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3).同“三停”。《意林》卷五引《傅子》:“相者曰:三亭九候,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于一寸之目。”一本作“三停”。《白雪遗音·马头调·麻衣神相》:“我看你五官六府,面生三亭,牙挑碎玉,唇红齿白。”
五、关于三亭的词语
六、关于三亭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