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须鮨:别名小丑斑_斑须鮨_斑点黑鲈,为鲈形目、鮨科、须鮨属、石斑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西部印太海域,在印尼周边海域产量较为丰富。野生于近岸珊瑚礁海域。1830年命名。只能接受冻鲜饵料,对人工饲料没有任何兴趣。它性情非常凶猛,通常情况下,喜欢躲藏在水族箱的角落里,只有投喂的时候,才活跃起来。
它外形奇特,形态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石斑鱼差别较大,是能称为“斑”鱼家族中的小个子,可作为观赏鱼,但水族贸易量并不大。它是精明的猎手,口前端的须,是进化出来的小诱饵,很像一条会动的小虫,用以引诱小鱼上钩。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35cm ;形状分类:椭圆 ;颜色分类:黑色_黄色 ;活动区域:中下 ;饲养难度:较难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24℃±2℃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2(DH) ;寿命年限:5年 ;食物饲料:肉食
斑点须鮨形态特征:
体长25-35cm。幼鱼身体布满白色斑点,成鱼身体变为银褐色,带有白色斑点。背部带有像老虎纹路的黑色条纹延伸到身体中部。身体能分泌毒素,避免被其他鱼吃掉。
斑点须鮨饲养方法:
十分怕药,水族箱铜含量高过了0.1mg/L,就可能死亡。对于含汞药物、甲醛和部分抗生素类药物,其适应能力也非常低。因此,很多爱好者认为它十分难饲养。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个水族箱饲养两条同类,会导致剧烈的打斗。与大型鱼或小型鱼混养起来都很困难,建议350L以上水族箱单独饲养。人工饲养,可投喂各种动物性饵料,像磷虾、海虾及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