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赤梢鱼:别名尖嘴_红尾鱼_蒙古红鲌_红尾巴梢,为鲤形目、鲤科、拟赤梢鱼属、鲤鱼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中国黑龙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为产地重要经济鱼类。整个黑龙江省大江纵横,支流密布,与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一起,构成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水产极其丰富。它喜欢成群结队在碧若蓝天的湖水中游来游去,在湖中数量较多,肉质银白细嫩,是食客喜爱的美味佳肴。
鱼体头尖体窄,脊背略黑,身体白色,而尾部呈红色,故有称为红尾鱼。其肉瘦少脂肪,肉洁白如玉、清淡幽香、回味悠长、无愧佳品,常被制成咸鱼食用。唐朝曾作为贡品,日夜兼程用专车送往长安。唐玄宗、杨贵妃品尝后,欣喜异常。
生存环境:中性 ;最大长度:32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红色_灰色 ;活动区域:上层 ;饲养难度:较易 ;性情习性:敏捷_群游 ;适宜温度:23℃±4℃ ;酸碱范围:6.7±0.4(PH) ;硬度范围:12±4(DH) ;寿命年限:10年 ;食物饲料:杂食
拟赤梢鱼形态特征:
体长25-32cm。体细长侧扁,背部隆起。头细长且尖,眼后头部侧扁。口小,稍上位,下颌角上颌突起,下颌前端有一小瘤状突起。尾柄较高。鳞细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略偏后,各鳍均小,尾鳍分叉浅。腹腔膜灰白色,带有小黑点。背部灰绿色,体侧银白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的上叶灰绿色,腹鳍、臀鳍和尾鳍的下叶鲜红色,胸鳍灰黄色。
拟赤梢鱼饲养方法:
黑龙江是多水的省份,西有嫩江,东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江,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淡水鱼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它虽不属于冷水性鱼类,但欢喜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流水水域,因而在江河里比湖泊中多。肥育期不进入湖泊,只在江湾捕食。冬季仍活动,继续摄食。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亦食甲壳动物。幼鱼期食浮游动物。
拟赤梢鱼繁殖方式:
性成熟较缓慢,体长26cm的4龄鱼性腺才成熟。产卵期为6-7月,在大江中产漂浮性卵。平均怀卵量为36000粒,卵粒较大,卵黄直径约为1.25mm。此鱼生长速度与蒙古鮊相仿,一般1龄鱼体长约为7cm,2龄鱼为13cm,3龄鱼为20cm,4龄鱼为26cm,5龄鱼为31cm。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