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鳕:别名山鳕_鲶鱼_山鲶鱼,为鳕形目、鳕科、江鳕属、其他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北部等北温带及亚寒带。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额尔齐斯河流域。1758年命名。世界抢救性开发的物种之一,它体内含有抗冻蛋白,能防止细胞中的水结晶形成冰,使它能在极寒冷的温度下生存,适于人工繁育研究。成鱼昼伏夜出,日间隐蔽在石峰洞穴或陡岩下,不大活动。冬季从山溪洄游到大江深处越冬。
淡水、冷水底栖性凶猛珍稀鱼类,自然产量很低,是重要经济鱼类,在国际上属高端消费品种。其肉质细嫩,无脊间刺,味道鲜美。肝脏占体重6-9%,营养价值高,是制造鱼肝油的好原料。具较高的经济、药用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生存环境:弱酸 ;最大长度:110cm ;形状分类:弓背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较难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14℃±6℃ ;酸碱范围:6.6±0.3(PH) ;硬度范围:6±3(DH) ;寿命年限:22年 ;食物饲料:杂食
江鳕形态特征:
体长60-110cm。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形似鲶鱼。头大,稍平扁,吻稍圆钝。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鼻前有1对小须。体鳞细小,椭圆形,头部无鳞。尾鳍椭圆形。体色变化很大,通常背侧为暗褐色或灰褐色,秋季为灰绿色,腹侧较淡,体侧和鳍上常有许多不规则的黑斑与黄斑。
江鳕饲养方法:
底栖独居性,喜栖居于水质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长的河湾等处,可下潜至极深水域。幼鱼多生活在岸边,成鱼多在水深处。夏季时因水温增高,则游往山涧溪流水温较低的地方。夜间较活跃,凶猛肉食性鱼类,且是夜食者。幼鱼以浮游类、毛翅类、双翅类等的幼虫为食。成鱼以小鱼为主食,也吃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在食物缺乏时相互残食。前4年生长快,后4年即减缓。寿命较长,已知最高寿命22年。
江鳕繁殖方式:
3-4龄鱼达到性成熟,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3月。产卵季节当水温接近0℃时,成鱼集群游向产卵场,于水深2米的沙质底处产卵。怀卵量5-300万粒。卵呈黄色,直径1mm左右,无粘性,透明而富有脂肪,卵漂浮或附着于其它物体上。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