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需提前通知,但根据情况不同:
1、协商一致不需提前一个月;
2、试用期只需提前三天通知;
3、过了试用期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
4、若用人单位侵害权益,可直接解除合同。
自离后果:
1、旷工、除名处理;
2、赔偿损失;
3、社保转移、离职证明麻烦;
4、自离需支付违约金。
企业可要求赔偿,辞职需通知单位,无需得到同意。
法律分析
辞职是否需要提前一个月,需要分情况讨论:
1、如果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提前一个月;
2、如果是在试用期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3、如果已经过了试用期的话,那么就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到时间才可以走人;
4、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那么就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自离会造成以下后果:
1、对擅自离职的,以旷工论处,可按照规定,给予除名处理;
2、如果因自离给公司造损失的话,那么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影响社保的转移和离职证明的开具,以后找工作会变得麻烦。
4、如果存在专项培训的话,服务期间自离需要支付违约金。
如果不当离职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是可以向辞职者要求赔偿的,这也是对企业的保护。要求通知单位,而不需要得到单位的同意。这是很多员工容易忽视的一点,遇到有些企业说不同意时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通知”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即把辞职的信息传达到单位就可以了,根本不必得到单位的同意。
拓展延伸
辞职前的重要准备事项
辞职前的重要准备事项包括但不限于:评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财务计划、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更新简历和求职信、建立职业网络、备份个人文件和重要数据、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了解辞职程序和合同条款、处理工作交接事宜、参加离职面谈、办理离职手续、保持职业礼貌和专业形象、妥善处理离职后的事务等。这些准备事项可以帮助您顺利过渡到新的职业阶段,并确保您在辞职后能够有序离职,保持良好的职业声誉和个人形象。
结语
合理的辞职程序对于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至关重要。根据具体情况,辞职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做好工作交接。未经合理通知或擅自离职,可能面临旷工处罚、赔偿责任、社保转移和离职证明开具困难等后果。同时,企业有权要求辞职者承担因不当离职造成的损失。辞职前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包括评估职业目标、寻找新机会、处理工作交接等。保持职业礼貌和专业形象,有助于顺利过渡到新的职业阶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