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技巧一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的目标要求,有效的“问”是诱发学生能动“思”的“发动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过于空乏,不能紧扣教材内容要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探析活动。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使所设置的问题做到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既能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提的问题及任务要求,准确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在研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该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和“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因此,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大家可以吗”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又提出“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能否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内在特征”等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概括性的提问中,对该节课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知识关键处发问,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
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
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
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
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
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
如“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后,教师可提问:“质数最多有几个因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质数合数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数学教学技巧二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提问要有铺垫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能引起兴趣的东西,往往是既不完全生疏,也不完全熟悉的东西,完全生疏的东西使人难以提神,完全熟悉的东西使人疲劳,兴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连的新东西引起来的。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掌握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旧知引入新知,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完全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