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种观点: 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只有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治安处罚法》,轻微伤可由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有特定情形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法律分析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没有刑事责任、只有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一般轻微伤可以由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拓展延伸轻微伤的法律认定与责任界定轻微伤的法律认定与责任界定是指在法律领域中对于轻微伤的界定以及对造成轻微伤的责任承担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轻微伤一般指身体的轻微损伤或病痛,不会对人体功能造成长期或重大影响。法律对于轻微伤的认定主要依据医学证据、伤情程度以及受伤者的主观感受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责任界定方面,法律通常要求造成轻微伤的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伤者的医疗费用、精神损失、残疾赔偿等。同时,刑法中也规定了对于故意或过失造成轻微伤的行为人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因此,准确理解轻微伤的法律认定与责任界定对于维护受伤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结语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只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可调解并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根据《治安处罚法》,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可处拘留和罚款;情节较轻者,可处拘留或罚款。结伙殴打、伤害特定人群或多次伤害他人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对于轻微伤的法律认定与责任界定,医学证据、伤情程度和受伤者主观感受等因素起关键作用。准确理解轻微伤的法律规定,有助于维护受伤者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一、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二、轻微伤指的是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轻伤和轻微伤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有两点: 1、轻微伤愈合后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外观容貌,而轻伤愈后人体会留下一定的外观损害及功能障碍。 2、轻微伤一般只属于治安案件,而轻伤触犯了《刑法》第234条,需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