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在北京大院的筒子楼里,一个名叫赵涵(Caroline涵涵姐)的小姑娘出生了。在那个充满关爱却又充满漂泊感的环境中,她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经常寄居在邻居家,享受着大家的疼爱,但这也让她形成了高敏感和讨好型的人格。
整个青春时期,她都被肥胖所困扰,这个词仿佛成为了一种原罪。它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尴尬的事件,还让她早早地体会到了嫉妒的恶意。当她与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又面临雅思考试的失利,生活似乎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
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同样充满挑战。遭受寄宿家庭女主人的暴力威胁,她甚至差点流落街头。生活的重拳一次次砸向她,而每一次选择都落在了她小小的手掌上,推动着她不断前行。
赵涵的新书《涵解:无畏真实》记录了她前半生最真实的生活经历。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剧情,只有真诚的心里话和她在黑暗中摸索出的光芒。通过9问9答,她分享了自己对近10年生活的看法:“一个公式:等待+接受+改变+放开=成长”。
寄宿在邻居家等待父母归来的童年,形成了赵涵高敏感的人格。高敏感虽然带来诸多困扰,但赵涵却说:“高敏感也是馈赠。”高敏感的人往往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预判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也超出常人。只要注意不过度解读他人和反刍自己,有被讨厌的勇气,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能在保留敏锐的同时,适当提升钝感力。
在面临美国和加拿大拒签后,去澳大利亚留学成了赵涵的“必选”。尽管雅思成绩只有4.5分,但她依然不允许自己妥协,写信给英国文化委员会,最终成功复议。
与先生的姐弟恋经历了诸多波折,他们不仅面临异地的考验,还遭遇了父母的反对。但爱情最终战胜了一切,他们出国偷偷领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生活不仅有爱情,还有许多其他考验。
赵涵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她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牙瘤,需要谨慎饮食以防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还遭遇过车祸导致寰枢椎半脱位。尽管如此,她依然努力进行锻炼和康复训练,学会与病共存,耐心等待,并将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回国后,赵涵开始做自媒体,定下规矩:不开滤镜,不作美颜。真实成为了她通往人心的“秘诀”。要接纳自己,我们需要少攀比,少自虐,少听负面评价,少想无关紧要的事。我们应该像牛油果一样,拥有坚实的内核。
赵涵的方法是选择像“海绵”一样生活,不断吸收学习到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大眼界与格局。在等待、接受和改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下痛苦、挑剔与评判,用包容度去体会爱。
在9问9答的最后,赵涵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我还是想成为我自己——狂热地追求生活,深情地热爱自己,温情地疗愈人生。”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无畏真实,勇往直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