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梗的结构是:浮(左右结构)梗(左右结构)。
浮梗的拼音是:fú gěng。注音是:ㄈㄨˊㄍㄥˇ。词语解释是: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基础解释是:漂流的桃梗。引证解释是:⒈漂流的桃梗。引《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闽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明高启《临顿里》诗之二:“人生真浮梗,吾生岂繫匏。”《水浒传》第十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清黄景仁《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忆别君应念故人,移家我已同浮梗。”。7、网络解释是:浮梗浮梗,喻飘流无定。出自《战国策》。后通常喻为飘流无定。8、综合释义是: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闽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明高启《临顿里》诗之二:“人生真浮梗,吾生岂繫匏。”《水浒传》第十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清黄景仁《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忆别君应念故人,移家我已同浮梗。”浮梗[fúgěng]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9、国语辞典是: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10、辞典修订版是: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1其他释义是:1.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
浮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浮梗详细内容】
浮梗浮梗,喻飘流无定。出自《战国策》。后通常喻为飘流无定。
二、汉语大词典
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闽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明高启《临顿里》诗之二:“人生真浮梗,吾生岂系匏。”《水浒传》第十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清黄景仁《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忆别君应念故人,移家我已同浮梗。”
三、国语辞典
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
四、其他释义
1.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
五、关于浮梗的成语
六、关于浮梗的造句
1、他如泛萍浮梗,奔走于城市之间。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