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刘寄奴草的来历

刘寄奴草的来历

刘寄奴草的来历相关问答
  • 刘寄奴草释名

    刘寄奴草,又名金寄奴、乌藤菜,其名称的由来颇具历史故事。据《大明》记载,此草在古代曾被称为金寄奴,这与宋高祖刘裕的小名密切相关。相传,刘裕年轻时在新洲伐荻,偶遇一条大蛇,他射杀了蛇。次日,他听到丛林中的杵臼声,寻声而去,发现几个青衣童子正在捣药。童子们告知刘裕,他们的主人因刘寄奴...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刘寄奴草原文是什么内容?

    年轻时射中大蛇,后遇童子捣药,称此药为刘寄奴所射蛇之敷伤药,因敷此药金疮即愈,故得名刘寄奴草。集解:[恭说]刘寄奴草生于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山兰草而尖长,子似稗而细。[时珍说]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若干朵小花...
  • 君也刘寄奴,药也刘寄奴,词也刘寄奴,这是为什么?

    “君也刘寄奴,药也刘寄奴,词也刘寄奴”的原因如下:君也刘寄奴:刘寄奴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他小名寄奴。刘裕早年命运多舛,家境贫困,但后来投身军旅,作战英勇,最终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因其小名为寄奴,故有此称。药也刘寄奴:刘寄奴也是一味草药的名字。这味草药生长于江浙一带,具有破血...
  • 刘寄奴出处

    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一个故事紧密相连:刘裕,南北朝时期的南宋开国皇帝,小名寄奴,曾在上山砍柴时射伤巨蛇,随后发现一种神奇草药,用以治疗伤口,效果显著,士兵们称之为“刘寄奴草”。这不仅仅是一种药草,更是历史的记忆。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寄奴”,就是对这位历史...
  • 刘寄奴的意思是什么

    药草名为刘寄奴,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此名称源于历史典故,据《南史·宋武帝纪》记载,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名寄奴。传说刘裕首次获得这种草药,曾用于治疗伤口,故后人将其命名为“刘寄奴”。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中详细描述了这种草的形态特征。刘寄奴草直立生长,...
  • 植物刘寄奴名字的来历

    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
  • 「皇帝药」刘寄奴名字的来历

    “皇帝药”名字的来历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菊科蒿属植物,野生于山坡、树林等较为阴凉的地方。性味苦、温,它具有止血、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经闭症瘕,产后血瘀,胸痛,痈毒焮肿等症。传说故事一: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
  • 刘寄奴历史记载

    经试用,这些草药对治疗金疮效果显著,于是被军队广泛采用,因其与刘裕的字有关,被称作“刘寄奴”。刘寄奴实际上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具有破血通经和敛疮消肿的功效。在战场上,外伤出血或局部肿胀的士兵可用其煎汤清洗伤口,具有消炎止痛并防止感染的作用。甚至有人尝试用刘寄奴...
  • 刘寄奴草的释名

    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裕曰∶神何不杀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反。每遇金疮敷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郑樵《通志》云∶江南人因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是以又有金寄奴之...
  • 刘寄奴简介

    4.3 刘寄奴的别名 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4.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4.5 原形态 多年生...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