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豉味玉冰烧产于广东佛山。系将大米煮成饭,冷却后拌入大曲饼粉。该粉以糙米、酒饼叶、黄豆、白土、小药曲种拌和成块,经培养、干燥、研成粉沫,作为糖化发酵剂之用。酿制过程不经固体糖化,放入饼粉后随即加放清水,控制湿度进行边糖化、边发酵。再采用釜式间歇蒸馏,制得低度白酒。将此白酒放贮酒池中静置,分离表面的油质与酒脚再继续贮藏,使酒体渐次澄清和初步醇化,然后倾入陈年肉缸浸酿。此种陈年肉缸,一般均有数十年之久,……[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佛山酝猪蹄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整只猪手酝制而成;一是用猪脚开皮,抽去脚筋和骨,再用猪肥肉夹着猪精瘦肉包扎在猪脚皮内酝制。所得酝,就是用慢火煮浸。前者制作工序较少,后者制作工序较多,但两者都为佛山人所喜食。由于后者是用水草扎着来酝制,所以名叫“扎蹄”。……[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产于广东佛山。 传说德心斋在清乾隆年间,只是一间专营肉类的店铺,叫“和记”。店老板余大伯为使日常卖剩的猪手、猪脚能够销售出去,便巧制出一种猪手猪脚的加工品“扎蹄”来。这种扎蹄是熟食品,皮爽肉脆,五香和味,别具风味。 佛山扎蹄选用上乘的猪手、猪脚作原料,用盐、汾酒、莲见、小茴、川椒、桂皮等适量煮成卤水,然后把猪手、猪脚剖开,取出骨肉,把已经处理好的枚肉、腿肉切成薄片,一层肥一层瘦地间隔着,酿进挖空骨……[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福贤裹蒸棕福贤小食店在1982年初,挖掘传统制作方法,精心巧制成别具一格的裹蒸粽。它是佛山历史上有名的小食。裹蒸粽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糯米、五花猪肉等。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绿豆磨开边后浸水脱壳,再将米洗净加少许油盐搅匀,另将五花猪肉切成方块,用五香粉、盐搅匀,最后用竹叶包裹。用热水煮3小时后收火,再局1~2小时即成。特点:肉香、豆香、叶香均有。……[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单听菜名已感觉到它的气派,气势十足的龙虾装饰,食材中当然少不了龙虾的成份,这道佳肴可让人一次过尝到5种不同口味的佳肴,吃出满足感。从这佳肴中,可看见其中有橙子盛载着的龙虾沙律,口感清新;鸟巢海鲜石榴是的脆皮包着蔬菜丝,另有一番新口味;鱼形虾类似燕菜,用虾子组成鱼形,冷冻的口味。……[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石湾米酒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特产。石湾米酒具有“玉洁冰清,豉味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的特色,广为世界各地米酒消费者所喜爱,是最早出口海外的米酒产品。“石湾米酒,常饮常有”,这句广告词曾家喻户晓。佛山米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由于当时岭南免征盐碱地税和酒税,岭南米酒业得以迅速发展。到了明清,不论是西江上的渔民,还是石湾制陶作坊中的手工业者,都懂得在劳作之余喝杯米酒驱寒解乏,从而带动……[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佛山是岭南成药业的发祥地,大约在明中叶,已有专门制作丸药的店号,此后便逐渐发展,至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制作经营成药的厂家、店号多达六十余,品种数百,所产膏、丹、丸、散、茶、油、药酒行销国内外,远近驰名。就拿名噪全国、饮誉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来说,它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内地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一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至今佛山民间对李众胜的保济丸,还流传着各种神奇的传说。李兆基是李众……[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这是石湾陶都酒家首创的招牌名菜。鱼上半段金香酥脆,有五柳味;下半段鲜嫩细滑,清淡不腻,使人能在同一尾鱼上,吃出炸与蒸两种不同的风味。……[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柱侯鸡是佛山传统名肴,已有近百年历史,为清代佛山三品楼餐厅厨师梁柱侯所创制。柱候鸡的主要调料是柱候酱,因此大家也就称这道菜为柱候鸡;柱候酱是由中国广东佛山梁柱候发明的一种酱料,用黄豆、盐、糖、芝麻和生抽等制成的。因为用此酱烧出来的菜特别美味,柱候酱用来烧制肉类,禽类都很好吃。原料:本地肥鸡项(即未下过蛋的雌鸡)1只约1250克以下,柱侯酱100克,猪油75克,白酒25克,昧精1.5克,湿生粉约25……[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泰酱荷花卷用新鲜的莲藕丝制成。胭红的荷瓣上裹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圆球,围绕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红头巾荷花,宛如一幅艺术品。咬一口圆球后惊觉地发现里面另有乾坤。原来面粉里裹着已沾有泰酱的莲藕丝、肉丝、冬菇丝和青红椒,又加入几十种秘制不传的原料,入油鲜炸后烹制而成。吃在嘴里的感觉不但有莲藕的味道,因为沾有泰酱,所以分外香脆浓郁。……[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